Thursday, October 30, 2008

挫败是否真的是股推动力?


我向来对自己坦诚得自然又大胆。
不抗拒难受的自我谴责,也不担忧刺激的自我批判。
向来,冲突的源头都会先是自己的部分。
但这儿有个附带条件。

我抗拒的,是当面被他人仔细的谈论我的黑暗面。
我担忧的,是他人在言论中,无意地将我标了签。

最近背囊中添加了不少的[未完成]。
每加一件,心中就多一份疑惑。

何时才能完成?我能否做得好?我会享受完成它们的过程吗?........

总的来说,自信亦将一层层地被剥开。久而久之,里头无助脆弱的生命力将随之曝光。

人说,岸边的礁石激起美丽浪花。
对,但人世间的运作岂有那么简单?
一般上,挫败侵袭自己时,一定会先沉入短暂的失意。开始自我怀疑,开始自我批判。
然后,逐渐萎缩的勇气与自信搬出来,被不甘示弱的意识无限量放大,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还会惊讶自己原来做得比别人优秀!

倘若,有许多客观因素不容许自己在那样的状态下重新活过来,无助的停留于沉溺批判声的阶段,那该怎么办?

我的做法将会是,
把重心点转移至让我安心的事。哪怕只是将友谊的温情迁徙至当下冰冷的意志。根据他人的思维逻辑,效用可能不大。
但根据我的逻辑,
生命深度的原动力来自心底的愉悦及对生活的热忱

到最后或许[成就]不在我这儿,但[成长]在我这儿。

生活的素质,重来都不是建立在掌声之上的

我们在意焦点不在自己的身上,是因为我们都忘了准确地诠释[过程]的意义何在。

即使带着荣耀的别人,闪烁着[快乐]的霓虹灯,
我也可以提着自个儿手中小小[慢乐]的灯笼,一步步在黑暗中以龟速前进。

~未完成的我,一出现就要有表现!~








2 comments:

Ying Ying said...

was here! =P (Keke.. oh gosh! u're highly efficient writer!)

Mademoiselle Karen ◕‿◕ said...

“生命深度的原动力来自心底的愉悦及对生活的热忱”

非常赞同你说的。
__
倘若失去了那源自于心底的愉悦及对生命的热忱,
无论再怎么地努力
那颗心总会疲乏
动力也随之消失
毕竟它是外在的
然而唯有那‘源自于心底的愉悦及对生命的热忱’能够再次鼓舞生命。

“~未完成的我,一出现就要有表现!~”----
麟玮,加油!=D